癔症治疗的心理动力学分析
文章来源: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发布日期:2017-11-06
癔症治疗的关键是理解病人的症状背后所蕴涵的意义,并对病人解释该意义,所以说分析性治疗是具有重构性的、深层的和注重过去的。
癔症隐形因素在婴儿期就已经形成
我们知道内化和认同是人格形成的基本条件,自己生活史中的重要客体一般说来是儿童内化的认同的形象,&ldquo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dquo 更适合于儿童的情形。在此,以一个青春期少女癔症患者为例。
当患者发现她所敬爱的父亲(或者说在她远离父母期间所建立起来的对父亲的想象)在家中是那么无能,她在父母这二元关系中自然就倾向了母亲。
如果说在外公、外婆那儿患者在&ldquo 宽松&rdquo 的环境下度过了充满着权欲之争的&ldquo 肛门期&rdquo ,使得患者以后的性格不那么固执,相反表现得恭谦、忍让(治疗情景中的表现)的话,那么在4-6岁阶段,患者因对异性父母角色的负性移情或正性娥底浦斯而出现对父亲的亲近或疏远,这也导致家庭关系中由以往与重要客体(主要是母亲)的二元&ldquo 共生&rdquo 到&ldquo 三角鼎立&rdquo 。
对女孩而言,与父亲的认同将决定她今后与男性交往的关系模式,而这种机会被母亲对待父亲的态度和方式上遭到毁灭:充满抱怨的母亲和孱弱无力的父亲构筑了患者头脑中的&ldquo 强有力的、充满控制欲的&rdquo 母亲形象和&ldquo 无能的、处于被动的&rdquo 父亲的男人形象&mdash 在精神上,患者的母亲对父亲作了&ldquo 阉割&rdquo 手术,由于患者不能对这样一个男性进行认同,她只好转向认同了其母亲,并将其性格进行了内化,这在患者今后的生活中活生生地反映出来。
青春期心理成熟需家长正确引导
如果说娥底浦斯期代表着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阶段,随着潜伏期的过去(6-10岁),青春期的到来,躯体的觉醒提供了另一个澄清心理上疑惑的机会。
患者在这一时期,其躯体心理成熟过程常常被被母亲引向畸形。显然,如果经历了与男孩带性色彩的交往(患者是懵懂的、被动的和&ldquo 舒适&rdquo 的),患者则不得不认同母亲严厉的谴责,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ldquo 流氓的、不洁的&rdquo 。[NextPage]
这种被母亲所压制下去的记忆反复在患者脑海中强化&mdash 通过回忆、产生负疚感、压抑、再现、再压抑的过程,然后导致症状的出现,如窥探男性老师的生殖器、害怕被人发现、与同学疏远等。
老师作为为人师表的角色,男性老师更是在多数人的心目中代表着能承担责任的、强有力的父亲的形象。
对患者而言,她所缺乏的就是真正的父亲形象,结合患者自身的经历(弗洛依德开始研究癔症时是强调病人的&ldquo 创伤性经历&rdquo 的,在我们的例子中,患者的这种经历只是在受到母亲的谴责后,才真正地成为了具有&ldquo 创伤性&rdquo 意义的经历),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患者将老师作为症状转移的对象,并一直试图想确定该老师是否具备&ldquo 父亲&rdquo 的条件,而男性生殖器当然是具有有代表意义的象征,这也就成为患者一再探究的动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男孩对异性生殖器官有着很强的兴趣。其实,女孩也有类似的倾向,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兴趣是儿童们在3岁后将兴趣中心转移到生殖器、发现男女生殖器存在着差异,并想对其进行探究的表现,但成人对于孩子们的这种源于自然(口腔&mdash 肛门&mdash 生殖器的兴趣转移)而产生的兴趣冠以成人的罪名(流氓、不要脸),这正为日后神经症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心理动力学对治疗癔症的意义
分析性心理治疗被证明是治疗癔症的方法之一,患者作为对自己行为感到矛盾的痛苦者并不清楚他/她的痛苦根源在哪里。
癔症是心理动力意义上的概念,即患者潜意识中的本我与现实发生尖锐的冲突,通过对母亲形象的内化而压制下去,患者通过转移的方式象征性地让本我意识层面,在分裂性幻想中,她一直在寻找真正的父亲或男性,而在现实生活中则一直实现着&ldquo 阉割&rdquo 男性的举动。治疗的在于让患者理解她行为中的象征性意义,达到自己治疗自己的目的。
分析方法需要理论的指导,并需要在实践中灵活地应用理论,必须心细如发地观察患者的每个细节并体会该细节对患者和对自己的意义。一般来说,即使是短程治疗,所要求的治疗时间也不会小于20小时,因此,就更应该提倡治疗过程中的督导。
- 上一篇:上一篇:合理情绪治疗对人的本性的认知
- 下一篇:下一篇: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表现介绍